郑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2016年度部门决算 -j9九游平台

查询间隔10秒
郑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2016年度部门决算
来源:本站时间:2017-09-11 17:18

一、部门基本情况

(一)部门机构设置、职能

郑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机关内设24个职能处室,委属郑州市工信委离退休干部服务中心、郑州市企业联合会、郑州市经济干部培训中心3个归口预算管理单位。主要职责是:

1. 委机关主要职责。

一是研究制定全市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和政策,协调解决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重大问题,拟订并组织实施全市工业、信息化发展规划,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升级,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

二是制定并组织实施全市工业行业规划、计划和产业政策,提出优化产业布局、结构的政策建议,起草相关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拟订行业技术规范和标准并组织实施,按照规定权限,负责行业准入及许可的相关工作,指导行业质量管理工作,研究拟订全市工业和信息化承接产业转移的措施方案,推进工业和信息化行业对外合作与交流,组织开展承接产业转移工作。

三是监测分析全市工业运行态势,统计并发布相关信息,进行预测预警和信息引导,协调解决行业运行发展中的有关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负责工业应急管理、产业安全和国防动员有关工作;负责全市工业企业减负工作。

四是研究拟订全市重大工业项目布局规划;负责提出全市工业、信息化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方向(含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国家与省对口部门和本市用于工业和信息化财政性建设资金安排的意见。负责有关工业和信息化项目竣工验收和后评价工作。

五是组织实施国家高技术产业中涉及生物医药、新材料、航空航天、信息产业等的规划、政策和标准,指导行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以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组织实施国家、省和市有关科技重大专项,推进相关科研成果产业化,推动全市软件业、信息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组织开展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组织实施品牌战略;承担全市振兴装备制造业组织协调的责任,组织拟订重大技术装备发展和自主创新规划、政策,依托国家、省和市重点工程建设协调有关重大专项的实施,指导引进重大技术装备的消化创新,推进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

六是指导推进全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做大做强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等战略支撑产业,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及医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现代食品制造、品牌服装及家居制造、铝及铝精深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着力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以战略支撑产业为主体、以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的新型工业体系。

七是负责全市电力行业监督和管理工作。依法监管电力供应和使用,规范电力市场秩序,研究拟订电力经济运行综合调控目标;负责全市工业和信息化行业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的监察管理工作,组织实施全市工业、信息化的行业节能、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促进工作,组织协调相关重大示范工程和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推广应用。

八是推进全市工业和信息化体制改革和管理创新,提高行业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推进企业家队伍建设,指导相关行业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九是负责组织推进全市产业集聚区建设,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并组织实施产业集聚区政策措施,负责组织实施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协调解决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十是负责中小企业发展的宏观指导,拟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和非公有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十一是统筹推进全市信息化工作,组织制定相关政策并协调信息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协调推进电信、广播电视和计算机网络融合,指导协调电子商务发展,推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兴业态发展,推动跨行业、跨部门的互联互通和重要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共享。

十二是负责相关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协调维护全市信息安全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指导监督政府部门、重点行业的重要信息系统和基础信息网络的安全保障工作,协调处理信息安全重大事件。

十三是负责全市国防科学技术工业行业管理工作。

十四是做好已取消行政审批事项的服务和监管工作。

十五是承办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2. 郑州市工信委离退休干部服务中心主要职责。

主要负责市工信委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

3. 郑州市企业联合会主要职责。

促进企业间的交流和合作,服务郑州市经济社会发展。为企业提供培训、咨询、信息、资质评价等服务;为行业间、企业间交流与合作提供服务;开展工业经济学术交流、理论研究。

4. 郑州市经济干部培训中心主要职责。

培训经济管理干部,促进郑州经济发展。负责全市经济管理干部岗位培训,开展短期岗位培训。

(二)人员构成情况

郑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机关及归口预算管理单位人员共有编制159人,其中:行政单位编制132人,行政单位工勤人员编制9人,全供事业单位编制10人,差供事业单位编制3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编制5人;在职职工145人,离退休人员443人。

二、郑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2016年度部门决算表(详见附表)

三、郑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2016年度部门决算说明

(一)收入支出决算总体情况说明

2016年度决算总收入7296.90万元,支出7296.90万元,收入总额及支出总额较2015年增加989.77万元,主要原因:一是公务员养老金并轨,增加了人员工资支出;二是较上年新增部分项目支出。

(二)收入决算情况说明

2016年度决算本年收入7296.90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收入7241.13万元,占99.24%;事业收入0.74万元;经营收入55.03万元,占0.75%;其他收入0.0046万元。

(三)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2016年度决算本年支出7299.96万元,其中:基本支出6633.67万元,占90.87%;项目支出607.46万元,占8.32%;经营支出58.84万元,占0.81%。

(四)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总体情况说明

2016年财政拨款收入7241.13万元,支出7241.13万元。与 2015 年相比,财政拨款支出较上年增长16.02%,主要原因:一是公务员养老金并轨和调整工资标准,增加了人员工资支出;二是较上年新增2015年度对外开放奖励资金、2016年(郑州)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高峰论坛经费、国际通信专用通道建设方案编制经费、机电和化工两家劳动服务公司在职职工工资及社会保险费、企业服务活动专项经费、郑州市智能制造装备业发展规划编制费、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实施方案编制经费、中国制造2025郑州行动纲要编制费用等项目支出。

(五)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年初预算为4622.36万元,支出决算为7241.13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56.65%。主要用于以下方面: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科目79.37万元,占1.10%;教育支出科目13.97万元,占0.1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科目4074.42万元,占56.27%;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科目64.51万元,占0.89%;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科目2856.64万元,占39.45%;住房保障支出科目152.22万元,占2.10%。

1.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类)商贸事务(款)科目。年初预算为0万元,支出决算为29.91万元。决算数大于预算数的主要原因:一是增加郑州市重点外来投资企业服务中心工作经费14.98万元;二是增加五五办工作经费5.13万元;三是增加2015年度对外开放奖励资金9.80万元。

2.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类)群众团体事务(款)科目。年初预算为32.10万元,支出决算为47.85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49.07%。决算数大于预算数的主要原因:一是郑州市工业经济联合会事业人员调整工资标准,增加了人员工资支出,事业运行增加2.59万元;二是郑州市企业联合会在郑州日报政府公告费增加13.16万元。

3.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类)其他共产党事务支出(款)科目。年初预算为0万元,支出决算为1.6万元。主要原因是市里根据文件要求,追加离休干部特需经费1.6万元。

4. 教育支出(类)进修及培训(款)科目。年初预算为10.40万元,支出决算为13.97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34.33%。郑州市经济干部培训中心事业人员调整工资标准,增加了人员工资支出,事业运行增加3.57万元。

5. 社会保障和就业(类)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款)科目。年初预算为2513.37万元,支出决算为3843.15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52.91%。决算数大于预算数的主要原因:一是离退休干部因病去世,追加抚恤金金额208.79万元;二是离退休干部离退休费标准调整,增发委机关离退休干部(443人)离退休费1118.88万元;三是委机关遗属补助增加0.13万元;四是郑州市工信委离退休干部服务中心退休人员增加,增加退休费1.98万元。

6. 社会保障和就业(类)企业改革补助(款)科目。年初预算为0万元,支出决算为75.26万元。主要原因是按照市政府领导批示,增加机电和化工两家劳动服务公司在职职工工资及社会保险费75.26万元。

7. 社会保障和就业(类)退役安置(款)科目。年初预算为0万元,支出决算为156.01万元。决算数大于预算数的主要原因:一是增加企业军转困难生活补助专项资金151.06万元;二是增加2016年“八一”期间走访慰问部分企业军转干部经费4.95万元。

8. 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类)医疗保障(款)科目。年初预算为62.22万元,支出决算为64.51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3.68%。决算数大于预算数的主要原因:一是委机关人员变动增加医保费用支出2.42万元;二是郑州市工信委离退休干部服务中心人员变动减少医保费用支出0.13万元。

9. 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类)工业和信息产业监管(款)科目。年初预算为1881.53万元,支出决算为2856.64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51.83%。决算数大于预算数的主要原因:一是公务员养老金并轨和调整工资标准,增加人员工资支出669.30万元;二是公务车改革,增加机关公用及运转经费20.77万元;三是按照市文件标准,增加离退休公用支出2.02万元;四是郑州市工信委离退休干部服务中心事业人员调整工资标准,增加工资支出17.49万元;五是郑州市工信委离退休干部服务中心节约开支,减少公用及运转支出1.92万元;六是增加退休人员退休费支出1.22万元、采暖补贴1.22万元;七是为更好的开展老干部工作,增加退休干部活动经费4.50万元;八是增加国际通信专用通道建设方案编制经费70万元;九是增加郑州市智能制造装备业发展规划编制费30万元;十是增加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实施方案编制经费53万元;十一是增加中国制造2025郑州行动纲要编制费用40万元;十二是增加 2016年(郑州)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高峰论坛经费42.51万元;十三是增加郑州市工业经济联合会调研经费25万元。

10. 住房保障支出(类)住房改革支出(款)科目。年初预算为123.94万元,支出决算为152.22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22.82%。决算数大于预算数的主要原因是年度新增人员补缴、新缴公积金。

(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6633.67万元,其中:人员经费5757.24万元,主要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社会保障缴费、其他工资福利支出、离休费、退休费、抚恤金、生活补助、住房公积金、其他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公用经费876.42万元,主要包括:办公费、印刷费、咨询费、水费、电费、邮电费、取暖费、物业管理费、差旅费、维修(护)费、会议费、培训费、公务接待费、劳务费、工会经费、福利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办公设备购置。

(七)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情况 

2016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预算为152.50万元,支出决算为71.13万元,完成预算的46.64%,比2015年决算数减少94.87万元,下降57.15%,主要原因: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厉行勤俭节约,进一步规范公务接待,强化公务用车管理,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二是公务车辆改革,公务车辆减少。具体支出情况如下:

1. 因公出国(境)费20.5万元,完成预算的100%,主要用于单位工作人员公务出国(境)的住宿费、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培训费等支出。全年未牵头组织因公出国(境)团组,全年因公出国(境)累计2人次。

2. 公务接待费0.36万元,完成预算的3.6%,主要用于兄弟省市对口单位相关调研、观摩,全年总计接待2批、36人次。

决算数小于年初预算数的主要原因:严格贯彻中央“八项 规定”精神和厉行节约要求,从严从紧控制公务接待,公务接待支出相应减少。

决算数比 2015年减少13.64万元,下降97.43%,主要原因同上。

3.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50.27万元,完成预算的41.20%。其中,公务用车购置费0万元,购置0辆车;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50.27万元,主要用于机要通信、应急公务、离退休服务车辆的燃油、维修、路桥费、保险费等支出。决算数小于年初预算数的主要原因: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 “八项规定”精神和厉行节约要求,进一步从严控制公务用车运行开支;二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行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精神,根据市公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部署,于2015年11月封存部分车辆后,保有一般公务用车减至8辆。

决算数比 2015年减少101.73万元,下降66.93%,主要原因同上。

(八)其他重要事项的情况说明

1.机关运行经费支出情况

2016年本部门机关运行经费支出876.42万元,比2015年减少78.38万元,下降8.21%,主要原因: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 “八项规定”精神和厉行节约要求,进一步从严控制经费开支;二是郑州市节能监察局不再纳入我委预算,运行经费支出减少。

2. 政府采购支出情况

2016年本部门政府采购支出总额418.21万元,其中:政府采购货物支出30.00万元,政府采购服务支出388.21万元。授予中小企业合同金额182.28万元,占政府采购支出总额的43.59%,其中:授予小微企业合同金额152.28万元,占政府采购支出总额的36.41%。

3. 国有资产占用情况

截至2016年12月31日,本部门共有车辆28辆。其中:一般公务用车28辆(2015年11月封存部分车辆后,保有一般公务用车减至8辆);单位价值50万元以上的通用设备0台,单位价值100万元以上专用设备0台。

4. 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按照《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郑州市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郑政办〔2016〕62号)要求,我委将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控制节约成本、提高公共产品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2016年围绕建设中国制造强市,重点推进了以下工作:

(1)克难攻坚稳增长。坚持把稳增长作为转型升级的前提与基础,努力在稳增长中调结构,在调结构中促转型。2016年,针对二季度出现的工业运行过快下滑的严峻态势,制定实施了“3 2”和“3 6”工业经济稳增长工作专案,完善“周调度、旬报告、月分析、季总结”工业运行监测机制,强化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监测分析,建立市级领导和工信系统督导机制,强化县(市、区)目标落实。着力解决工业稳增长中的突出问题,深化企业服务,帮助企业拓展市场,研究制定郑州市两批地方名优产品目录,着力扩大地产品销售,强化产销对接、专场对接,全年共组织34场对接活动,帮助510余家企业签订产销协议640个,协议金额约75亿元。破解企业融资难题,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先后组织11场银企对接会,帮助330家企业争取银行授信99.69亿元,143家企业获得银行贷款37.5亿元。着力解决企业用工难、人才难问题,共组织672家规上工业企业、特别是“双百”企业、省市重点项目参与省市各类用工对接37场,缓解了企业用工难题。强化企业要素保障,做好重点工业企业煤电油运调度工作,圆满完成迎峰度夏任务,度冬保电工作扎实有序。全年共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各类难题920个,有力促进了工业稳增长,特别是四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既有效遏制了二季度以来的下滑态势,也为超额完成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全年增长5.6%的目标任务奠定了基础。

(2)建设基地强产业。一是建设七大产业基地。研究制定了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等七大产业基地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电子信息产值达到3104.7亿元,增长7.5%;全市手机产量2.58亿部,增长30.6%。加快汽车、高端装备产业基地建设,全市汽车及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2969.6亿元,增长10.5%。整车产量60.6万辆,增长13.8%,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为2.66万辆,增长29.1%。新材料、生物及医药、现代食品制造、现代家居和品牌服装等产业基地推进总体顺利,共实现产值4710.6亿元。二是大力实施“集群集聚”工程。加快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全市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达到10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4个。全市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500亿元,工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提升。三是培育产业基地龙头企业。大力实施“企业培育”工程,按照年销售收入等指标确定全市百强企业111家,按照成长性确定116家百高企业,强化培育,引导企业做大做强,鸿富锦精密电子等20家企业进入省百强,康宁特等16家企业进入省百高。着力推进中小企业上规模,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00家,成为工业稳增长的新支撑。

(3)强化招商抓项目。大力实施“开放合作”工程和“重点项目”工程。一是加大工业招商力度。结合七大产业基地的重点领域,深化我市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地区的产业转移合作。2016年,先后组织参加了第十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2016年非公经济发展论坛、2016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京郑战略合作、第五届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成功签约了新华三集团、修正药业、杭州世导、益海嘉里、中兴新能源汽车、甬博掠海、中瑞电力、捷云电梯等147个产业项目,签约金额1304.4亿元。二是着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落实“四级三层一统筹”重大战略性产业项目推进机制。分解落实项目建设目标责任,选派百名干部担任首席服务员,联系重点项目,及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的问题,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全年累计完成工业投资1485亿元。宇通客车国家电动客车电控与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郑钻年产100万件超硬复合材料制品等126个项目顺利开建,好想你红枣冷库配送中心及红枣深加工、索非娅服饰年产40万件服装等122个项目竣工,年新增产值280亿元。

(4)创新发展育品牌。抢抓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大机遇,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工程。一是完善创新制造体系。着力完善主导产业、企业和区域协同创新三个层面的创新体系,努力扩大企业研发投入,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80%以上,制造业创新发展能力明显提升。二是推进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围绕国家确定的制造业创新中心10大领域和河南省制造业创新中心12个领域,积极在新能源汽车、超硬材料、信息安全和高端装备等领域筹划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宇通客车主持完成的《节能与新能源客车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积极引导企业申报创建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工业公共技术研发设计中心等,汉威电子等7家企业被评为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全市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达到30家;全年新增11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被评为省级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三是着力推进质量和品牌建设。坚持质量为先,大力实施“质量品牌”工程,建设质量标杆企业。2016年,中铁工程装备集团的典型经验被认定为国家质量标杆。新开普等3家企业被认定为2016年河南省质量标杆。实施工业质量品牌创新专项行动,积极培育工业企业品牌,2016年郑州华晶等33家企业被认定为省工业企业品牌培育试点企业,奥特科技等3家企业被评为省工业企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

(5)智能制造促融合。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工程。一是推进示范试点建设。积极开展多层面的试点示范工作,宇通客车等6家企业获批2016年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的“智能工厂建设导则标准研究和实验验证平台”与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公司的“高性能超硬材料磨具智能制造新模式”入选2016年国家“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专项”。宇通客车入选2016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大信厨柜等3家企业获批2016年度河南省“互联网 ”工业创新示范企业,郑州海尔空调获批2016年度河南省智能车间试点企业。二是举办系列智能制造论坛(峰会)。参与协办2016中国(郑州)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高峰论坛,与工信部第五研究所、赛迪研究院签约,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郑州)新能源汽车及智能驾驶峰会、智能制造高峰论坛、企业高管智能制造(工业4.0)培训班等,扩大了智能制造、“物联网 ”制造在全社会的影响力。三是加快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我市规划建设的16个行业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中,已有世界工厂网“泵阀工厂店”等8个平台上线运营,郑州电子商务的影响力明显提升。

(6)绿色发展降能耗。大力实施“绿色发展”工程。一是积极在建材、有色金属、纺织等重点行业开展能效对标达标活动,推广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在有色、钢铁、水泥等行业开展单位产品能耗监察工作,引导高耗能企业不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二是积极引导企业采用国家和省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中推荐的技术、产品和工艺。积极推广应用36项先进适用清洁生产技术,有效降低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做好重污染天气工业企业应急应对工作,在重污染天气和g20峰会等重大活动期间,启动应急减排措施,为全市空气质量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撑。三是开展绿色企业创建活动,共组织5家企业申报创建,其中华润登封电力、武都磨料、奥特科技3家企业通过评审。四是推进大围合区域工业企业外迁。中原区的永泰磨料磨具、二七区的经纬混凝土等12家企业完成外迁,超额完成年度企业外迁目标任务。

(7)政策扶持优环境。强化建设中国制造强市的政策保障和规划引导。一是强化规划引导。编制出台了《郑州市建设中国制造强市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编制完成了《中国制造2025郑州行动纲要》和郑州市智能制造装备、食品、生物及医药和信息化等“十三五”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规划体系。二是出台扶持政策。制定出台了《郑州市建设中国制造强市若干政策》《郑州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及产业化发展实施意见》《郑州市鼓励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若干政策》及实施细则,设立郑州市建设中国制造强市专项奖补资金、100亿元的郑州制造强市发展基金和总规模不低于200亿元的子基金。全面梳理国家、省、市三级涉企政策资金情况,建立政策资金落实问题台账,加大资金落实力度,全年落实各类政策资金近60亿元。全面落实各项减负政策,全年减轻企业负担29.1亿元。三是扩大政策宣传。通过广播、电视、网站、微信等媒体广泛宣传各类惠企政策,在郑州日报开通了《政策直通车专栏》,先后对全市电子信息、工业项目奖补、汽车及新能源汽车、节能技改等9类专项奖补资金申报、条件与承办单位情况进行了宣传,得到广大企业的好评。大力开展“千人进千企”活动,将政策送到每户企业手中,组建惠企政策宣讲团,在全市范围进行133场宣讲,发放政策汇编资料1.6万余册,做到了规上工业企业宣贯全覆盖。四是做好国家试点示范申报工作。按照工信部等国家部委要求,积极做好“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的申报工作,2017年5月份工信部已正式批复。

四、名词解释

1.财政拨款收入:指市财政当年拨付的资金。

2.基本支出:指部门为保障其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编制的年度基本支出计划,包括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两部分。

3.项目支出:指部门为完成其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预算之外编制的年度项目支出计划。

4.机关运行经费。为保障行政单位(包括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运行,用一般公共预算拨款安排用于购买货物和服务的各项资金,包括办公及印刷费、邮电费、差旅费、会议费、福利费、日常维修费、办公用房水电费、办公用房取暖费、办公用房物业管理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以及其他费用。 

5.“三公”经费。纳入省财政预算管理的“三公”经费,是指用一般公共预算拨款安排的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和因公出国(境)费。其中,公务接待费反映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支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反映单位公务用车车辆购置支出(含车辆购置税),以及燃料费、维修费、保险费等支出;因公出国(境)费反映单位公务出国(境)的国际旅费、国外城市间交通费、食宿费等支出。 


                                   2017年9月6日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