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智能建造试点,打造建筑领域新业态,培育建筑业新质生产力,是当前建筑业突破发展瓶颈、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围绕“提质降本增效”试点目标,打造“两城耦合、三化融合”郑州模式,探索郑州特色的内涵集约式高质量发展道路,助力2023年建筑业实现新突破。
坚持政策引领。立足郑州独特资源禀赋,智能建造试点工作纳入当年政府工作报告,同时以市政府名义印发了《郑州市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实施方案》,确定三年试点目标和八项试点任务,制定了“探索一个模式、紧抓两大机遇、实现三步跨越、培育四大主体、形成五大成果”等“12345”总体思路,积极探索适合河南省乃至中部地区智能建造的发展路径。从“建立完善政策体系、强化市场服务保障、优化审批营商环境、加强科技支撑”等方面,结合我市试点工作实际,充分发挥土地、项目、资金的激励效应,研究拟制了《郑州市智能建造试点工作奖补措施(草案)》,不断增强企业、项目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坚持数字赋能。全面嫁接“新城建”试点成果,以城市cim基础平台为支撑,以新型建筑工业化为载体,以智能建造试点为突破,形成双试点“耦合效应”。坚持设计先行,以“数字郑州”建设为契机,突出数字化设计、智能化建造、智慧化管理三位一体建设,以数字化驱动智能化快速发展。积极探索“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 服务”工作模式,推进bim技术全过程应用,实现工程项目“人机料法环”全要素实时感知、全面掌控和智能决策。
坚持试点培育。强化示范引领、发挥典型效应。以钢结构、高架桥、地铁盾构为突破口,打造郑州特色示范项目,培育示范企业,形成“示范企业+示范项目”双示范效应。制定出台《郑州市智能建造试点项目水平评价表》《郑州市智能建造试点企业评价指标》《郑州市建筑部品件智能生产基地(智能工厂)评价标准》,组织开展2023年度试点企业和试点项目申报,并评选出第一批试点企业38家、试点项目64个。形成多项可复制推广经验,其中7条入选住建部智能建造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第二批),达到提品质、降成本预期试点目标。
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推进新型工业化技术,改变传统建造模式,有助于解决资源浪费、环境污染、施工效率低下等问题。据统计,通过bim技术应用,极大提升施工效率,大量减少拆改和返工,现场变更数量同比减少70%~80%;大型场馆通过主体钢结构的预制生产,工期相比传统浇筑缩短25%,现场用工减少30%,垃圾排放减少80%;商业、住宅钢结构建筑中,室内空间感、得房率都优于现浇结构;现场通过建筑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应用,实现在“危、繁、脏、重”环节可代替或减少人工作业。
加快信息化建设。一是培育建立企业级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目前建成中机六院数字化协同设计平台,初步实现无纸化高效协作、自动化流转、数字化交付、智能化检查的目标。二是推动建立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通过行业、企业共同搭建“互联网 建筑工业化 供应链”平台,推动各方跨行业、跨领域协作,打造全市统一的智能建造产业链平台。三是试运行“数字建造项目管理系统”,建设全市统一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提升智能建造水平。四是搭建“智慧城建”平台建设,运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整合企业、项目和基础服务等信息,促进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信息共享,政务服务与监管更便捷、更高效。
加快高质量发展。发展智能建造,推动建设领域发展实现由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向创新驱动、品质效益驱动的根本转变。实现建筑业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发展,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打造建筑业发展新引擎,助力我市建筑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