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济区始终坚持“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工作大局”的理念,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不断创新“万人助万企”活动方式方法,推动企业服务由“1.0版本的解难题”向“2.0版本的促发展”转变,全方位高质高效为企业纾困解难,使营商环境成为惠济发展的“软实力”。
完善体制机制,夯实“助”的根基。一是完善助企首席服务员制度。惠济区在“万人助万企”活动“1 3 8 8 n”工作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设置“助企首席服务员”制度,将重点企业的镇(街道)分包人和区级分包人,设置为“助企首席服务员”,担起服务企业的“问题收集上报”“惠企政策宣传”“发展情况调研”“涉政事务协调”“行政执法监测”“营商环境监督”六大责任,当好政策的“宣传员”、企业与政府的“联络员”、企业困难的“化解员”和企业发展的“办事员”。二是强化问题收集解决。按照“一条产业链、一位县级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个工作方案、一个工作专班”的“5个1”模式,聚焦三全、思念、四季水产等龙头企业,围绕上下游企业、重点园区、人才专家、在建项目、意向项目、创新平台、发展短板等方面,逐一梳理现代食品产业链要素需求。不断完善现代食品产业链问题收集、意见分办、跟踪反馈、销号管理闭环办理机制,在全市率先依托行政审批大厅设立“惠企事宜集办平台”,开通“亲商助企”热线,进一步拓宽企业问题反馈渠道。截至目前,累计走访企业3849次,发现问题564个,其中,现场办结536个,区级集中转办问题28个,已全部办结,办结率和企业满意率均为100%。
聚焦痛点难点,提升“扶”的实效。惠济区持续提升干部主动服务意识,通过优化政策环境,助力优化政企关系,为良好的营商环境做加法。一是扩大工业企业“政策免审即享”覆盖面。实施“政策微推介行动”,联合区发改、统计、市场监管局、金融服务中心上门为爱普尔、中铁缆索等33家专精特新企业、44家高新技术企业等重点企业开展政策辅导,推动政策直达快享。二是持续提升企业创新投入。针对规上企业研发投入不足的情况,通过线上微课堂、专家上门、政策申报培训等方式,全面开展“诊断 提升”服务行动,引导企业强化科技创新、加大研发投入,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三是常态化开展“四项对接”。在常态化举办“四项对接”的基础上,引导企业入驻“郑好友”平台,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常态化开展线上产销对接。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四项对接活动26场。4家企业在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洽谈会现场签署合作协议;“黄河边的年货节”帮助企业扩大销路,提升知名度;系列招聘活动累计参与用工企业638家,达成就业意向2478人;帮助50家市场主体申报创业担保贷款7690万元,发放创贷资金4812万元。
强化科技赋能,激发“创”的活力。惠济区始终坚持创新驱动,为企业转型注入澎湃动能。一是加强政策保障。印发《惠济区激发人才活力、扶持人才创新创新业若干政策》及相关实施细则等10个文件,政策涵盖强化优秀人才激励、加强平台载体建设、健全人才服务体系三个大方面,提出了多渠道抓实人才引进、多维度推进人才培育、多领域布局人才平台、多举措优化人才服务新政。二是加强企业培育。按照“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建立企业成长台账,助力企业发展。今年以来,通过认定郑州市科技型企业29家,占全年目标116%;高企后备入库企业32家,占全年目标128%。三是推动载体提质升级。鼓励郑州财经学院载体积极学习、探索、借鉴“智慧岛”标准化运营模式,建立“产业基金 专业技术平台”的定向孵化服务体系,提升辖区双创载体质量水平和创新创业热情。四是强化平台搭建。积极搭建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推动惠济区与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共建未来食品技术研究院,着力在预制菜生产工艺标准化、白酒、烘焙等领域开展创新研究,力争吸引一批符合辖区产业定位的高技术高成长高附加值科技企业落户惠济。
下一步,惠济区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强政策引导,强化对标对表,提升服务质效,推动纾困解难向纵深推进,着力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把企业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企业服务质量的最高标准,助力惠济区建设一流产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