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工业领跑“新常态” 成功跨入全国第一方阵 -j9九游平台

查询间隔10秒
郑州工业领跑“新常态” 成功跨入全国第一方阵
来源:河南日报时间:2016-02-02 00:00
    新常态既是困难期、更是机遇期、也是分化期,关键看谁对大势把握的准、转型谋划的好、动力转化的快。2015年,郑州市主动适应新常态带来的趋势性变化,加快动力转换、抢占发展先机,在区域竞争中成功实现“晋位争先”。
    1月31日,记者从郑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获悉,2015年郑州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3366”战略,稳中求进、转中促好,工业规模总量成功跨入全国第一方阵,工业经济发展站在新的更高起点上。
    规模总量实现跃升。2015年郑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312亿元,为2010年的2.1倍,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中跃升到第3位,在35个大中城市跃升到第9位;2015年郑州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约1.5万亿元,居中部六省省会城市第1位,27个省会城市第2位,全国35个大中城市第8位,是建国以来郑州工业取得的最好位次,也标志着郑州工业成功跨入全国第一方阵。
    增速排名大幅提升。2015年郑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高于全国(6.1%)4.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8.6%)1.6个百分点,在全省18个省辖市中排第3位,较去年同期(第12位)提高9位;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中排第3位,较去年同期(第9位)提高6位;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中排第4位,较去年同期(第10位)提高6位。
    工业结构持续优化。2014年郑州市工业战略性产业首超高耗能产业的比重。2015年郑州市汽车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四大战略性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进一步跃升至50%,比去年同期提高3个百分点,比2010年提高15个百分点;煤炭、化工、建材、钢铁、铝、电力六大资源性高耗能产业比重降低到40%,比去年同期下降2个百分点,比2010年降低12个百分点。这“一升一降”达到27个百分点,引领了郑州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是郑州市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标志性的重大突破。
    项目建设成效斐然。“十二五”期间,郑州市工业项目投资累计突破7000亿元,是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强力支撑。2015年,也是郑州市工业项目建设成效尤为突出的一年,新开工项目146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46%,富士康手机面板、领胜电子材料生产、ibm航美国际智慧城等一批重点项目顺利开建;竣工项目120个,完成年度竣工目标任务的120%,东风日产15万台产能提升、郑州日产年产20万台技术改造、北京国能新能源电池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顺利竣工或达产。2015年郑州市累计完成工业投资1472.7亿元,创年度历史新高,工业七大主导产业投资占全市工业投资的比重达为76.8%,战略性产业投资的比重为37.73%,工业投资的结构显著优化。
    招商引资硕果累累。“十二五”期间,特别是近三年来,是郑州工业招商引资力度最大、招商成效最好的几年,工业累计签约额突破6000亿元,成功引进了富士康、中车、格力、海尔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2015年郑州市进一步加快实施了开放带动战略,强化重点产业集群招商,共签约工业项目100余个,签约总额突破2000亿元,先后成功签约了海格通信、中铁通号、东方嘉盛、光一科技等一批投资规模大、符合主导产业定位的重点工业项目。为工业发展蓄足了后劲。
    两化融合深度推进。郑州市巩固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成果,成功入选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城市。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在全国104个试点城市中脱颖而出,成功创建为全国首批信息消费示范城市。2015年郑州市两化融合指数达到76,跨入全国先进行列。郑州市信息消费规模达到450亿元,增长25%以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成绩来之不易。郑州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调中求进、改中激活、转中促好、变中求胜,重点抓好工业经济增长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等一系列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主要指标在全国的位次不断前移,领跑全省工业“新常态”,展现出光明前景。
    加强运行监测,着力稳增长。坚持“日监测、周调度、旬报告、月分析、季总结”制度,完善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体系,充分利用市工信系统信息服务管理平台,对216家工业企业进行重点监测,适时采取应对措施;认真组织落实《阶梯供电方案》、《电网抢修应急预案》等工作方案,强化电力运行预警监控,圆满完成迎峰度夏工作,有序开展度冬保电工作;坚持市级领导联系县(市、区)督导考核工作制度,带头深入县(市、区)和重点企业进行督导;大力开展“稳调防促”活动,制定实施《郑州市工业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促发展活动工作方案》,确保了全市工业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坚持多措并举,积极调结构。加快主导产业发展,2015年郑州市七大主导产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2400亿元,同比增长13%,高于全市增速3个百分点。优化产业布局,加快三环内工业企业外迁,三环内3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21家企业完成外迁。大力培育战略性企业,落实“一企一策”专案,完善领导分包机制,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难题。优化产能结构,大力开展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狠抓工业节能降耗,推进工业绿色发展,2015年郑州市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7%,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315%。
    狠抓集群招商,努力蓄后劲。强化集群招商研判,深入研判国内外500强、行业20强企业新一轮布局动向,着眼补链、强链、建链、延链需要,筛选产业链龙头企业,绘制全产业链图谱。制定集群招商方案,研究制定《郑州市制造业承接产业转移2015年行动计划》和汽车、智能终端、现代家居等重点产业集群招商专案,市级领导牵头,成立工作团队。开展系列招商活动,赴全国各地开展汽车、电梯、机器人等专题招商活动和产业合作对接活动,成功签约了上海复星、卓梅尼电梯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
    加快项目建设,大力强投资。按照“签约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续建、续建项目抓竣工”的思路,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强化项目要素保障。按照《郑州市处置未供即用工业类用地历史遗留问题认定办法》,妥善解决19个企业共1300多亩项目用地的历史遗留问题。通过联审联批、重大项目例会、市工业领导小组会议,先后协调解决了中国中车、宇通、金马凯旋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建设难题,有力促进了郑州市工业项目建设。
    培育质量品牌,创新增活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各类创新平台和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建设,共创建国家级研发中心34个,省级以上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9家,成为郑州市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例如,郑煤机创建为2015年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郑州光力科技等7家企业获评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加强工业质量品牌建设,河南黎明重工、格力电器、新天科技3家企业被认定为河南省质量标杆企业,好想你枣业被认定为全国工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被认定为河南省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河南驰诚电气等8家企业被认定为省工业企业品牌培育试点企业。
    推进两化融合,提升信息化。深入推进两化融合,研究出台《关于推进郑州市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建设实施方案》,开展郑州市企业两化融合水平评测,郑州日产、汉威电子等11家企业居全省前列。开展“互联网 ”企业试点工作,研究出台《郑州市千亿级物联网产业集群发展实施方案》,组织九洲计算机、海马轿车等17家企业申报国家、省级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企业,组织宇通客车等9家企业申报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单位。大力推进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建设,研究制定《建设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实施方案》,河南企汇网信息技术公司的“企汇网中小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河南君诺电子的“百花集创意花卉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两个项目获批国家信息消费创新应用示范项目。
    抓好企业服务,减负优环境。完善工业政策体系,研究出台了《关于深入实施开放创新双驱动战略 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意见》,绘出全市新型工业化路线图;拟定实施了台湾友嘉、东风日产等6个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打造产业基地工作专案;研究拟定了《郑州市建设千亿级非晶产业集群的意见》、《郑州市千亿级信息软件和制造产业集群实施方案(2015-2020年)》。强化企业服务,制定下发企业服务实施方案,协调解决企业反映问题887个。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展销活动,先后组织润弘制药、国际精工、信大捷安等120余家企业参加第73届全国药品交易会、第三届中国(郑州)国际磨料磨具磨削展览会等全国性展会,积极组织县(市、区)企业入驻“豫货通天下”互联网渠道交易所平台。
     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郑州市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有效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实现郑州市工业经济新跨越,为实现“两个率先”目标、建设国际商都和中原经济区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