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诗人林逋在《省心录》中言:“知足则乐,务贪必忧。”佛家讲,人生不快乐有贪、嗔、痴三大根源,其中贪字为首;道家讲,“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法家韩非子也言,“有欲甚,则邪心胜”。这些观点都将不良的、失控的欲望当做人生的大敌。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谁的欲望演变成贪婪,谁就会成为贪欲的“俘虏”。
“欲不正,以治身则夭,以治国则亡。”党的十八大以来,仅中央纪委立案审查中管干部就达到200多人。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中,曾经位高权重的白恩培、周本顺等纷纷现身说法,有的甚至痛哭流涕、悲不自胜。其实,仔细梳理他们的忏悔,就能发现一个清晰的轨迹:随着职位的升迁,这些人的党性修养和人品修为却在逐步丧失,最终失去敬畏、放松警惕、贪权纵欲,最终走向违法乱纪的不归路。
马克思说过,“不可收买是最崇高的政治道德”。良好的政治道德是党员干部为官从政的基本操守。组织培养一个干部很不容易,把干部放到重要岗位,就是希望其能正确运用权力造福于民。我们常说,“人在做,天在看。”这个“天”就是人民群众。刚正无私,才能为群众所敬仰;贪权纵欲,必然为群众所唾弃。事实证明,一旦党员干部违了纪、犯了法,即便能隐藏一时,也是惶惶不可终日,时刻遭受着道德的审判和良心的自谴。这样的生活又有什么价值和意义?
面对荣誉和欲望,能够保持清醒、时刻自省,才是真正的大智慧。1955年我军实行军衔制,粟裕同志战功赫赫,符合“领导战役军团作战、立有卓越功勋”的元帅军衔标准。然而,他却三次推辞不受,最终被授予大将军衔。面对同事和部属的不解,粟裕同志平静地说:“评我大将,就是够高的了,要什么元帅呢?我只嫌高,不嫌低。”揆诸现实,一些党员干部作风不实却乐于争功邀宠,不踏实服务群众却索求无度。高低上下,一比即知。
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指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讲修养、讲道德、讲诚信、讲廉耻”。对于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来说,在谋事创业做人过程中,必须时刻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握紧党性修养和个人修为这个“权力缰绳”,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才不至于在纷繁复杂的“围猎”中晕头转向、迷失自我,成为贪欲的“俘虏”。